今日头条: 2024年金秋杂志社部门预算
周义:不敬老不是好领导
2012-6-05 16:03
969点击


     车一下高速,我短信询问宝鸡的故交:渭滨区委在哪?回复:某某路某某街——我吃惊:还是16年前我离开宝鸡时那个地儿么!


     楼也还是那个楼,80年代起造的灰砖五层老式楼。楼道有些暗,区委书记周义刚刚送走一批公干的客人,笑眯眯,迎我进了他的办公室——十六七平米,与别的工作室不同的,只是摆置了几只沙发。我打量他,白皙、眼镜,浑身透出基层官员中不多见的儒雅。一开口,是节奏极快的江苏口音普通话,一下子切入正题,富逻辑,刀下见菜,立显其干练和豪爽的一面。


     周义,外语专业科班出身,曾任中国驻老挝大使馆秘书。1997年调至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从政府常务副区长做起,副书记、区长、书记,前后十来年,久经历练而锐气不减。在用人机制上,他创出以德为先的探索范本和成功经验,在《人民日报》刊登后反响不小;他接待群众信访温和诚恳,在方圆民众里传为佳话,被《人民信访》杂志登载。他的主政特点是坚持把改善民生摆在重要位置。渭滨区作为宝鸡的中心城区,这两年GDP增长态势好,2008-2009连续两年跻身陕西省经济社会发展“五强区”行列。但周义常对部下说,经济上去了,不等于工作做到家了,关键要看改革成果是否落实到提高老百姓生活上,尤其要关心和改善弱势群体的生活,这才是我们做领导的本分。


    渭滨区40万人,老龄人口占14%。周义书记对记者说,目前这个群体人数比例不断增高,他们身体机能逐步衰退,易遭疾病困扰,随着年岁增高,生存困难越来越大,我们都见证了父母亲的晚年经历,所以一定要着力把这个群体安顿好,让他们获得享受高程度健康的权利,感受到关爱和温暖,这样,社会才能和谐。


    周义书记倡导:不敬老不是好领导!要拿出对待父母的真情实感,关心老干部,爱护老龄人。在老龄机构配备上,他注重选拔过硬的人才,老干局长、老龄办主任都是精兵强将,深受老同志拥戴。他常走下去,深入实际调研,了解老干部的生活状况及精神需求,回来后回味梳理,及时部署,建立了老干部动态信息库。先前,老干部活动中心只有几间平房,条件简陋,无法满足活动需要。他决意给他们盖一座楼,为此将其列入区政府年度十件大事的首位。他腾出时间,不断找有关部门协调,解决用地,于2004年投资270万元,在渭工路建成2000多平米的三层大楼。
新大楼紧临渭河岸,幽静,宽敞,区委老干部局就设在此楼。那天好太阳,我走进去,一楼阅览室,有人读报,南面屋子正传出音韵专业的秦腔戏唱腔。新灿灿、亮堂堂的现代化大楼暖意融融,与简陋的区委办公大楼形成反差,令我望而动衷。


    老干部局局长贾云丽,40多岁,小男孩发式,活泼,阳光,亲和力极强,一接触,便觉出这样的性格忒适宜与年老者打交道。大前年,她还是区计划生育局的头儿,事业干得正火,却被周义书记看中,经组织部门研究,调遣过来。贾云丽说,老干部工作虽然琐细,但干起来倒还顺畅,由于周书记对这项事业上心,全力支持,政策上倾斜。如活动资金,可给不可给的,都给;该特殊处理的,一经她前去陈情,周书记也会及时通融解决。原来阅览室设在三楼,老干部上下楼不方便,周书记知道了,赶紧让调整到一楼。前年8月,企业子校一位离休干部,因为单位移交地方,工资待遇变低,因此上访。周义知道后,找来这位老人谈心,了解他的想法,摸清问题所在。翌日,让老干局、人劳局到有关单位,查阅档案,再将情况对他汇报。在他的重视督促下,各方努力,终于给老人套改了差额,增加了合理的补贴。通过这一个案,对全区津贴发放前移交地方的企业学校离休干部工资遗留问题统统予以解决,甚得人心。
    2005年4月,老红军陈超病重住院,周义书记及时到医院看望,与老人倾心相谈,仔细询问病s情,嘱托医生精心治疗。老人甚为感动,临终时向组织缴纳了200元作为特殊党费,希冀周义书记莫负众望,把渭滨建设得更加美好。《宝鸡日报》、《陕西日报》对此相继以《一个老红军的心愿》为题,作了报道。


    周义书记对老干部极其尊重。贾云丽局长举了一个事例:2007年,经一路要做步行街改造,区委、区政府决定,这要倾听老干部的意见。工程改建办及时把设计理念及图纸转给老干局。云丽局长说,要给他们充分的思考时间。她就把图纸复印了,人手一份发下去。一个星期后,这些老人被召集起来,极其认真地讨论发言,提出了不少可行性建议。其中雕塑、娱乐园等几项均被采纳。


    周义很重视老干部的精神需求,他了解到一些老干部对农业科技很有兴趣,便与老干部技术协会商量题目,安排老同志积极走下去调研,撰写了如何促进农民增收的调查报告,周义让把这份报告拿到全区交流,起到了指导作用。老干部技术协会人员还与农户进行结对帮扶,免费对农民做技术指导,帮助他们增收致富。如今,刘家村办起了“开心农场”,已成为渭滨区生态休闲农业的窗口;高家镇的“核桃节”引来大批客商洽谈订购,仅核桃一项,使这个镇农民人均收入增加了500元。提起这些成果,周义说,老干部余热不小,功劳大大的!


    去岁老年节,市上在陈仓园搭台演出,每个县区的老人均演出80分钟节目。轮渭滨区演出,周义书记一屁股坐在台下,观至演出结束。


    渭滨区老龄办主任赵庆云,部队转业干部,风风火火型。说起区上的五种养老模式,言之凿凿,情之殷殷,听得人也难免提足了精气神儿。说到2009年6月,区上启动的一个新型工程:居家养老,笔者沛然神旺,即刻对此事一路细细追问下去——居家养老,说白了,就是给居家老人提供钟点工服务,由政府埋单。


    可是,给哪些老人提供服务?怎样服务?说来简单,做好委实很难。不是吗?政府每年出资200万,这可不是闹着玩的。为了做得扎实到位,光文字材料——方案、表格、卡片,老龄委就做了一大摞呢!


    周义书记对这项事情高度重视,区上专门为此事成立了居家养老服务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爱心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承担政府补贴后的服务职能。区内凡符合条件的高龄、独居、孤寡、特困、空巢老人,均可提出服务申请,由各街道办事处、社区进行排查评估后报送区老龄委审定。中心制定了五类补贴标准,一类月服务时间为60小时,二类40小时,三类20小时,四类12小时,五类6小时。又制作了记录卡,每次服务情况由持卡人(被服务对象)签字显示——总之,规章制度、实施细则很是明晰缜密!


    眼下,200多名经过家政专业培训的护理人员已经上岗,为1200多名老年人做生活料理、康复保健、心理健康等十余项服务。她们的年龄在40至50岁之间,做够定量后,月工资为800元,统统由政府支付。


    渭滨区爱心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主任李莲娥,少见的西府泼辣妹,一句话掉地上能砸出个坑来。说到半年来中心运作的情况,率真的她直接说出遇到的一些问题。


    是啊,200多名护理人员撒下去,咋会不遇到一点儿问题呢?如有的家庭子女回家,看着护理人员忙得团团转,不仅不上去帮一把,还白眼相向,似乎人家低他们一等,护理人员难免心里发堵。


    爱心居家养老服务,与社会普通家政服务有何不同?前者是包户服务,后者是一次性接触。相对固定的关系,就需要有磨合和适应的过程。有一名老太太托护理人员去买菜,要求护理人员一定得按她指定的摊位和价格去买,护理人员不悦,感觉老太太有些白吃枣儿嫌核大。李莲娥知道后,对这位护理人员说,我们上门,就是要让老人高兴,你服务了一阵,老人不高兴,等于把你的劳动成果抵消了不是?要尽力适应他们的需求,体现我们的体贴和包容,关系就会越来越融洽。


    半年来,护理员中也出现了许多值得称道的人和事,如一名护理员晒被子,发现老太太掖在被角下的1000元,即刻交给老人,老人感激不已。其实,她何时掖的,早忘得一干二净了。新疆的两位宝鸡籍老人,探亲时看到家乡有这么好的服务,索性迁回来居住了。


    爱心居家服务中心人员定时下去,入户随访,翌日,适逢访时,李莲娥说:记者姐,你跟着她们下去看看?


    一大早,随6名70后妹子,站在宝鸡市经二路路口等公交车。一趟空调车过来,大家伙儿正要上,领头的妹子摇头摆手,嫌票价太贵。再等至下一趟普通车过来,才都上去了。下车后还要步行一段路程,中途加入两名妹子,都是片上的负责人,年龄相当,一律穿着时下流行的长筒靴、窄腿裤。


    这些妹子的做派质朴得让我吃惊,一到户里,领头的小姚先去握了老人的手,一群妹子团团围拢在老人身边。高挑个儿的护理员张喜霞拿着拖把走出来,大家唧唧喳喳,有说有笑,原来她们常来,因此与85岁的周雪老人很是熟稔。周雪老人拍拍张喜霞的肩膀说:这娃比我女顶用哩!一来,就扶着我上街,晒太阳,和我拉家常。周雪老人说,自喜霞来了,她心情好,饭量好,头顶的一圈头发竟奇迹般地由白变黑了。


    刘永珍老太太93岁,患老年痴呆,儿子75岁,媳妇74岁,同属服务对象。39岁的郭林梅是他们的护理员,红扑扑的脸,健美的身材,像一棵向日葵,一见面就招人爱。说起她,老太太的儿子说,这女子不怕脏,不怕累,很有责任心。一次,她已经回家了,看到天上掉雨滴,赶快打电话,让把晾在外面的被子收了,这样细密的牵挂,使我们感受到了亲情般的温暖。


    这一天,记者共随访了六户人家。最后一户陈翠卿女士,浙江人,85岁,爱跳舞、唱越剧,临别时,在她家院子葡萄架下,她即兴为我们唱了段“天上掉下个林妹妹,”表情很入戏。我兴奋地拥抱了她!


    午后,天空湛蓝,阳光暖人,一阵清风吹来,白杨树上的黄叶唰唰地落下,才感觉到已是初冬。与8名淳朴可爱的70后妹子依依告别,而心中,那久违了的、美好的人情味却氤氲不散。


    此刻,我想,周义书记正坐在他的办公室里忙碌着。不知他可想到:他倡导的敬老之风,已经蔓延到社会的各个角落,一个个守望互助、疾病相扶的温馨场景,在悄然展开……

/符红霞

侯斌生于1929年2月6日,1949年8月参加革命。1950年在西北青年干部学校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毕业后分配到商南城关区任团工委书记,195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3年至1955年任共青团商南县委员会副书记、组织部长、书记。1955年至19...
文·图/艾绳根艾绳根,1933年生于陕西省榆林市镇川堡。曾在镇川小学、中学和米脂县中学读书。1947年参加革命,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陕甘宁晋绥边区绥德分区警备2旅、西北独立1师、军委坦克3师、坦克学校任文化教员、参谋、科长...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广告服务-招聘信息-论坛社区
西部金秋网 版权所有 陕ICP备10204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