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医学界人士撰文说:“药品不是时装。”我在制药企业工作几十年,略懂药品知识,非常认同此言。
时下,新药不断问世,药品广告狂轰滥炸,热闹程度仅次于化妆品。新药研制与经销者都声称自己的药品是“科学的配方,先进旳工艺,神奇的疗效,健康的卫士,长寿的保证” 。搅得有病的、无病的、盼青春永驻的人们心河汹涌、跃跃欲购,仿佛找到了当代徐福。
诚然,新药问世代表着药业发展的新水平、新方向、新成果,给人类健康带来了新希望。人们关注新药,患者企盼新药,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用药像买时装那样,出什么新药就赶紧用什么新药,就不可取了,因为药品毕竟不是时装,赶不得时髦。
药品不是时装的要义在于,药品是治病防病的特殊商品。它的特殊性表现在:一是使用者无法自己选择药品,只能遵从医嘱;二是使用的对象是不健康的人,要对症下药,药到病除;三是使用者不能凭个人好恶直接更换用药;四是药品的质量直接关系人的生命。因此,人们像购买时装那样追赶新潮,一听广告上出了什么新药就买什么新药,这种不行换那种,结果不是浪费了钱财,就是耽误了病情,甚至酿成悲剧。据了解,我们不少老年朋友爱赶新药时髦,有的人患了腰椎病,家庭药箱里堆了十几种治腰病的药品。有些老年人互相交流新药信息,成了义务广告员,由于“有病乱求医”,张三一听李四介绍某药好,就买来一试。本来不多的医药费就这样浪费了。
虽然国家不断明令淘汰一些药品,但药品没有时装那样的流行周期。临床应用的药品是新药与老药并存。除明令淘汰的药品外,相当门类的“老字号”药物还有生命力,疗效不减,声誉常在。有些传统药品,花小钱治大病,更适合中国大多数人的消费水平。我就有这样的体验,我曾患过顽固的神经性皮炎,看遍了医生,用遍了新药,都不见效,最后是一个偏方,两味草药,几分钱就根治了,至今三十多年未复发。我要是感冒了,两粒克感敏就解决问题。
我们还要注意,有些新药并不新,只是旧药换新名而已。如同《水浒》换成《105个男人和3个女人的故事》。有的则是换了包装,外在精美,内在依旧,身价倍增,不能说这都是骗人的,但诚实与狡诈都包在里头,令人“亦真亦幻难取舍”s。因此,我们的患者和医生对新药的使用都要持审慎态度。这样,既能保证我们的肌体安康,也能节约有限的医药费和退休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