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 2024年金秋杂志社部门预算
您的位置:西部金秋网 > 资讯 > 记忆欣赏
买粮
2021-11-22 19:53
22点击
1969年,因实行教师地方化,我得以从任教的陕北子洲县调到西安市未央区谭家乡赵村小学教学。不久我被调到公社,粮油供应也转到了公社。于是家里4口人中,妻子粮食定量30斤、3岁的女儿5斤、1岁的儿子4斤,妻子那8岁的妹妹口粮在陕北老家,而且分得粮少糠菜多,又路远无法捎来,等于无口粮。
面对缺粮的困难,我们只有采取瓜菜代的办法:春季挖野菜,摘槐花和榆钱;夏秋季买白菜和萝卜;冬季则贮存南瓜、红苕、洋芋等。那时我们住在学校给的一间办公室兼宿舍里,自己又搭建了一小间厨房,于是窗台上、门背后、床底下都成了我们贮存菜的地方,学校修的防空洞也成了我家冬季贮存红苕、洋芋的地窖。那时红苕2分钱一斤,又好吃又顶饭,每年冬季我们都要买上千斤贮藏起来。
但瓜菜总不能完全顶粮吃,每年我们还得设法偷偷地到外地买点粮食。记得1973年秋季青黄不接时,单位一位姓陈的同志家住渭河以北的泾阳县,知道我的家境,悄悄告诉我,他在泾阳县能帮我买到粮食。于是在一个星期六中午,我骑着新买的“红旗牌”自行车与老陈一起直奔泾阳。那时西安正北的渭河上还没有桥,我俩便走旱路,沿渭河南岸向西到咸阳,过渭河桥后再折向东北,等于走了个“之”字形路。我们赶了一百多里路,在天黑前到了老陈家。
第二天一大早,老陈便领着我走村串户地打听谁家有余粮愿意出卖。有老陈的帮忙,中午时分便顺利地买到了120斤麦子,每斤才3毛钱,很便宜。这天中午,老陈让媳妇特地为我擀了黏面,吃饱咥美后带着粮食上了路。老陈送我过了泾河桥后,告诉我沿着这条向南的大路直走,就可到高陵县渭河北岸渡口,那里有船,过了河就是草滩镇,你就路熟了。我带着120斤重的粮食,自行车头轻后重,车头很活,难以驾驭,七八十里路走了好几个小时,傍晚时分才到了渭河北岸的渡口。庆幸船夫还没有收工,交两毛钱后将我摆渡到河南岸,我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心想只要过了渭河回家问题就不大了。谁知自行车一下船怎么也推不动,我一看后车轮深深地陷进了沙地里,搭在车后的粮食口袋垂下来的两边也都紧紧地蹭着沙面,难怪自行车推不动。当时渭河水紧靠北岸,南边是好几里的响沙滩,而且北低南高一路上坡。
无奈之下,我只有下定决心硬推。靠近水的沙地比较硬,开始一次可推一二十米,但越往前沙子越松软,后来一次只能推十来米、七八米、四五米……野河滩里一片漆黑、冷风飕飕,一方面因为使劲推车,另一方面因孤独一人在野河滩里挣扎而心里害怕,于是热汗冷汗一齐出。就这样推推停停,停停推推,汗流浃背了3个多小时我才将自行车推出了沙滩。到了草滩镇大约已11点多了,店铺都关了门。又饥又渴的我看见一家店铺还亮着灯,但叫开门已无饭供应,央求人家后喝了几碗汤,才算解了渴。草滩镇离我家还有十几里的石子路,便骑上车子一鼓作气往家赶,到家时已是深夜12点多了。夜幕下朦朦胧胧望见学校门口有几个人,妻子叫我名字,我应声下车,妻子哭了,我也不由自主地哭了。回到家里才发现,我的棉袄、绒裤都被汗浸湿透了。

侯斌生于1929年2月6日,1949年8月参加革命。1950年在西北青年干部学校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毕业后分配到商南城关区任团工委书记,195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3年至1955年任共青团商南县委员会副书记、组织部长、书记。1955年至19...
文·图/艾绳根艾绳根,1933年生于陕西省榆林市镇川堡。曾在镇川小学、中学和米脂县中学读书。1947年参加革命,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陕甘宁晋绥边区绥德分区警备2旅、西北独立1师、军委坦克3师、坦克学校任文化教员、参谋、科长...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广告服务-招聘信息-论坛社区
西部金秋网 版权所有 陕ICP备10204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