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 2024年金秋杂志社部门预算
您的位置:西部金秋网 > 资讯 > 记忆欣赏
共产党人矢志不渝寻党记
2021-9-20 23:22
11点击
中国共产党在幼年时期力量比较薄弱,加之敌人疯狂镇压,党员和党组织失去联系的事情时有发生,这种现象在1927年、1928年中国革命处于低潮阶段尤甚。这些党员为了革命理想而历尽艰难坚定不移地寻找党组织的感人故事,充分展现了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的党性风范。

刘伯承:起义失败后历险找党
刘伯承1911年选择了从军之路。1923年参加讨伐北洋军阀吴佩孚的战争,任东路讨贼军第一路指挥官,取得驰援龙泉驿等战斗的胜利。8月在作战中右腿负重伤,在成都治疗期间,结识了川籍共产主义者杨闇公、吴玉章,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1924年10月起,随吴玉章到上海、北京、广州等地考察国民革命形势和中国社会现状,途中所见所闻,使他坚定了共产主义信仰。1926年5月,经杨闇公、吴玉章介绍,刘伯承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12月,刘伯承任中共重庆地委军事委员会委员,奉命与杨闇公、朱德等发动泸(州)顺(庆)起义。由于他熟知川军情况且深孚众望,被赋予“国民革命军川军各路总指挥”的重任。
1926年12月,由于敌情变化和情况紧急,刘伯承率12000人分别于1日和3日提前发动了泸州起义和顺庆起义。起义震动了四川反动军阀并很快向顺庆扑来,由于敌众我寡,刘伯承率部于16日撤离顺庆。1927年1月下旬,他到达泸州发动民众,整顿部队。在蒋介石的授意下,刘湘派兵围困泸州并开出5万元的赏格捉拿刘伯承。起义最终因寡不敌众而遭到失败。5月16日,刘伯承和参谋长韩百诚、参谋周国淦一路拼杀冲出了包围圈,并当即决定:找党去!一行3人经大足、达县穿越秦岭,途中遇到敌军搜捕、土匪抢劫、猛虎挡道,但都被他们机敏勇敢地一一战胜。一路上虽然历经了千难万险,但刘伯承只有一个信念:就是讨饭,也要找到党!1927年6月中旬,刘伯承等人终于翻山越岭来到了西安。但他们已身无分文,幸而有陕西军务会办邓宝珊的接济,帮他们筹集路费,他们才经郑州最终到达武汉,找到了党组织。
泸州顺庆起义是在国共合作条件下中共帮助国民党组建左派军队的一次重大行动,在敌强我弱的不利形势下坚持战斗167天,为北伐战争做出了重大贡献。当时的舆论称泸顺起义“因此而惊破武人之迷梦,唤醒群众之觉悟,影响川局,关系至巨。功之大小,应不能以成败论也”。时任中共中央军事部长的周恩来说:“四川的同志表现非常英勇,革命暴动的经验要推向全国去。”萧克将军讲:泸顺起义的确是我党历史上最早的一次武装起义,它所创造的城市暴动方式为中国革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若俄国1905年2月革命是1917年10月革命的预演,那么泸顺起义也是南昌起义的一次预演。泸顺起义除了让尚在幼年时期的中共尝试了武装斗争及创建新型军队外,还发现了刘伯承这样一个了不起的人才。

许光达:一定要找到党
许光达在长沙师范学校求学期间,经常阅读革命书刊,关注国家前途命运,积极投身到学生运动中去。1925年5月,由毛东湖、陈公陶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9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5年冬,他受中共湖南省党组织选送报考进入黄埔军校,实现了投笔从戎的愿望。
1926年3月爆发中山舰事件后,蒋介石为了限制和削弱共产党的活动,强令共产党员填表登记,逼迫他们退党。身兼双重党籍的许光达旗帜鲜明地在登记表上写下了铮铮誓言:“死不退出共产党!”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爆发。按照九江市党组织的指示,许光达和几个共产党员脱离炮兵营赶赴南昌与起义部队会合,但到南昌后起义部队已撤出南昌城往南转移。面对这种情况有的人不知所措,许光达坚定地对大家说:“党指给我们一条光明大道,我们决不能半途而废,一定要找到党,找到部队。”他们沿着起义军走过的路日夜兼程,躲过敌人的搜捕来到宁都,终于追赶上起义部队,许光达被分配到第25师75团3营11连。8月23日,起义军在瑞金经过短暂的休整后,通过会昌向广东前进。敌总指挥钱大钧调10个团兵力,以会昌为中心堵击起义军,后又纠集3个师兵力发起疯狂进攻。战斗中许光达和连党代表廖浩然都身负重伤,他们一同被安置在三河坝附近的茂之前村养伤。11月,伤未痊愈的许光达和廖浩然离开茂之前村去找党。
他俩徒步到了潮州,见城内到处张贴着缉拿南昌起义军官兵的布告,不敢久留又匆匆赶到汕头,最后决定去党中央的所在地上海找党。他俩历经艰辛辗转来到上海后,见反革命势力十分猖狂,党的一切活动都处于秘密状态。他们身无分文,在一位同乡的帮助下才找到一个落脚的地方。一天,许光达和廖浩然意外遇见一位同乡,得知75团团长孙一中回到了安徽寿县,许多南昌起义人员都到了那里,于是他俩便前往安徽寿县。两人先到南京的第33军办事处,见到了战友廖运周。在廖的帮助下,两人终于辗转来到了安徽寿县,最终与党组织接上了关系。

黄克诚:奔波数千里艰辛找党
1925年10月,在湖南衡阳省立第三师范读书的黄克诚和衡阳大同中学的学生黄庭芳一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底,他被党组织选送到广州,考入由林伯渠、毛泽东、李富春等共产党人主持的国民党中央政治讲习班。1926年,黄克诚被派到国民革命军第8军唐生智部做政治工作,其党组织关系转到北伐军前敌政治部,同前敌政治部主任、共产党员张其雄直接联系。
1927年6月10日,汪精卫、孙科、唐生智等在郑州策划“分共”,唐生智率部回武汉准备镇压两湖工农运动。在白色恐怖下,和黄克诚一起在北伐军中工作的共产党员纷纷离去,张其雄也不知去向。黄克诚一时有些迷茫,该留该去、何去何从也拿不定主意,最后便决定自己去找党组织。当时任北伐军前敌政治部主任皮作琼爽快地准了黄克诚的假后,黄克诚立即离开孝感先后去了汉阳、武昌、汉口、长沙、衡阳,可这些地方已完全笼罩在白色恐怖中,报纸上天天登载反动派杀害共产党员的消息和共产党员脱党的启事,寻找党组织非常困难。最后他只得先回老家湖南永兴,那里熟人多,他希望能找到当地的党组织,再设法与上级党组织取得联系。
黄克诚回永兴县不久,就与当年“永兴旅衡学友互助社”的李卜成等取得联系,通过他们又找到湘南特委派来永兴任特支书记的向大复。同年12月底,向大复主持召开中共永兴特别支部扩大会议,传达中共临时中央做出的组织工农武装暴动的决议并决定立即在永兴组织农民武装暴动。由于条件不成熟,不到半年时间暴动就失败。暴动中任永兴赤色警卫团党代表兼参谋长的黄克诚上了反动当局悬赏捕杀的黑名单,县委派到各乡区的特派员和区苏维埃干部,凡未逃到外地的全被杀害,全县共牺牲3000多人。在这种情况下,黄克诚和李卜成只好离乡到外地去寻找党组织。
1928年10月之后,二人先到武昌,后到南京,再到上海,为了生存不断求人接济、四处寻找工作。黄克诚后来在《自述》中写道:“这期间,我们尝到了厚着脸求人告助的难堪滋味。”就在他俩的生活已经山穷水尽的1929年1月间,黄克诚的同学和战友曾希圣在上海找到了黄克诚、李卜成,告诉他们他刚从南京来,已经找到了党组织。原来,曾希圣的哥哥曾钟圣从莫斯科回国,在上海党中央军委工作,曾希圣找到他哥哥后,就和党中央联系上了。60多年后黄克诚谈起此事,还禁不住兴奋地说:“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黄克诚和李卜成当即给党中央写报告请求恢复组织关系,党中央不但很快承认了他们的组织关系,并派人看望他们,还给他们每人30块钱接济他们的生活。

黄公略:自设苦肉计寻党
黄公略在1927年12月11日广州暴动之后到1928年2月黄埔军校毕业期间,被广东区委秘密发展为中共党员。1928年3月,刚从黄埔军校毕业的黄公略应邀赴湖南独立5师所在地南县探寻党组织。久别重逢的老朋友见面后谈得特别高兴,同时黄公略为彭德怀及好友们对时局的态度感到欣慰,但关于党组织的事却毫无头绪。晚饭后,彭德怀、李灿、张荣生、李力和新来的邓萍聚集到团部开秘密会议。当邓萍念随营学校的章程时,黄公略发现章程中明确提出了“打倒新军阀”,于是他故意装糊涂,口口声声否认“蒋介石是新军阀”,以此来试探彭德怀等人,以探寻党组织所在。黄公略对蒋介石的“维护”一下子就激怒了大家,大家便对他开始用刑,张荣生、李力还连声说:“绞死他!绞死他!”受刑的黄公略一边蹬着右腿一边用手指自己的皮鞋,细心的邓萍发觉后立即叫停了用刑。当邓萍撬开黄公略的鞋后跟后,发现了一张用玻璃纸包着的字条,拆开一看是中共广东区委的党员介绍信,于是一边迅速将介绍信藏入衣袋一边大喊:“快救人!”大家七手八脚地忙了半个小时,才将黄公略抢救了过来。当时,彭德怀等还不是共产党员,而邓萍是中共南(县)华(容)安(乡)特别委员会(简称南华安特委)特意派来做兵运工作并发展党组织的。黄公略的这一“激”,虽然使自己皮肉受苦,险些丧命,但却迅速可靠地与党组织接上了关系。
1928年7月,黄公略与彭德怀、滕代远领导平江起义,成为湘鄂赣边区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人之一。他曾任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副军长、第3军军长。在创建中央苏区革命根据地和反“围剿”战役中,黄公略骁勇善战,屡建奇功,声名显赫,威震四方。在1930年至1931年,毛泽东曾3次赋诗词称赞黄公略:1930年7月写了《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词中有“赣水那边红一角,天师借重黄公略”;《渔家傲·第二次反围剿》中有“白云山头云欲立,白云山下呼声急,枯木朽株齐努力。枪林逼,飞将军自重霄入”,称黄公略为“飞将军”。1931年9月,黄公略在率部转移中遭敌机袭击,身中3弹而牺牲,时年33岁。毛泽东亲自主持了黄公略的追悼会且亲拟挽联高度评价了黄公略的一生:“广东暴动不死、平江暴动不死,如今竟牺牲,堪恨大祸从天降。革命战争有功,游击战争有功,毕生何奋勇,好叫后世记君来。”
1
侯斌生于1929年2月6日,1949年8月参加革命。1950年在西北青年干部学校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毕业后分配到商南城关区任团工委书记,195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3年至1955年任共青团商南县委员会副书记、组织部长、书记。1955年至19...
文·图/艾绳根艾绳根,1933年生于陕西省榆林市镇川堡。曾在镇川小学、中学和米脂县中学读书。1947年参加革命,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陕甘宁晋绥边区绥德分区警备2旅、西北独立1师、军委坦克3师、坦克学校任文化教员、参谋、科长...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广告服务-招聘信息-论坛社区
西部金秋网 版权所有 陕ICP备10204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