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 2024年金秋杂志社部门预算
您的位置:西部金秋网 > 资讯 > 指点风雅
“毛遂自荐”很可疑
2020-10-13 14:58
818点击
我说的是“毛遂自荐”这个典故,不是“毛遂自荐”这个成语。这个成语的意思通常被解释为自告奋勇,自我推荐。如果仅仅如此,则无所谓疑与不疑。典故却包括着毛遂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因为“自荐”,而与平原君及其亲自选定的“文武备具者”十九人一起去楚国求援,从而实现临场发力,颖脱而出的整个过程。我始终将这个典故与成语合为一体,从众信之,从众用之,未曾对此详加考察。
近日细读《资治通鉴·周纪》有关文字,觉得“毛遂自荐”这个典故相当可疑,特别是在临场发力这个核心环节上。司马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的有关记载,原本就有诸多不合理处,司马光编写《资治通鉴》的时候,又省略了平原君赵胜为这次奉赵王之命去楚国求救的谈判定下的基调,即“使文能取胜,则善矣。文不能取胜,则歃血于华屋之下,必得定从而还”以及有关细节,诸如“毛遂比至楚,与十九人论议,十九人皆服”和“十九人谓毛遂曰:‘先生上’”等内容,更加重了不合理的成分。
一行人到了楚国,平原君赵胜与楚王谈判未决,毛遂“按剑历阶而上”责问平原君:“从之利害,两言而决耳!今日出而言,日中不决,何也?”
谁都知道,谈判的成与未成,是谈判双方的事,毛遂责问平原君,是连楚王也一起责问了的,于是才有楚王与平原君的问答:问:“客何为者也?”平原君赵胜答:“是胜之舍人也。”一个平原君的“舍人”如此厉声责问主君以及楚王,显然不合礼义,更不合外交礼仪,何况他是“按剑历阶而上”的。楚王“怒叱”毛遂:“胡不下!吾乃与而君言,汝何为者也!”自然在情理之中。
毛遂两次说到“吾君在前”,却不问问自己,你在“按剑历阶而上”之时,可曾想到过“吾君在前”?你在厉声责问“何也”之时,可曾想到过“吾君在前”?将平原君陷于尴尬的,不是楚王,恰恰正是毛遂。不妨以古论今,假如今天甲乙两国领导人谈判,也是“日出而言,日中不决”,甲国随从中突然冒出这样一位“毛遂”,又成何体统?
楚王的“怒叱”,主要是因为毛遂的失礼之举,毛遂却硬将其归结为楚王“恃楚国之众”,并将话题扯到“汤以七十里之地王天下,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上去,用以说明楚王不能“据其势而奋其威”,这种冬瓜搭豆棚的牵强攀扯暂且不说,他还用利剑威胁楚王,咄咄逼人地说“今十步之内,王不得恃楚国之众也!王之命悬于遂手”,简直就与当今之恐怖分子挟持人质没有什么差别,还有什么成汤或文王的“仁义”可言?尽管平原君事先为这次谈判定下的基调中有“歃血于华屋之下”,但“歃血”之“血”并非楚王之血,更非楚王之命。至于“今楚地方五千里,持戟百万,此霸王之资也。以楚之强,天下弗能当”云云,更与此前说的成汤之“王天下”,文王之“臣诸侯”不凭其士卒之众自相矛盾。
公元前279年,即在此21年前,赵国外交中也发生过类似的事。蔺相如随从赵王前去渑池与秦王相会。秦王请赵王鼓瑟,“赵王鼓之”,蔺相如也请秦王击缶,“秦王不肯”,他明摆着想在渑池压赵王一头。于是蔺相如对秦王说:“五步之内,臣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蔺相如的话,掷地有声。
然而,毛遂之所为与蔺相如之所为却是形似实异。蔺相如说的是在“五步之内”以他自己的“颈血溅大(秦)王”,毛遂说的却是在“十步之内”剑指楚王,要以其命相逼。蔺相如只为维护赵王作为一国之君的尊严,毛遂却是以楚王之命要挟楚国派兵救赵。毛遂此时效蔺相如而为,绝对是东施效颦了。
毛遂在十步之内剑指楚王时,除了责难与威胁,也算说了几句“理”,总的就是一个意思,白起与楚国战,三战三捷,这是楚国的“百世之怨”,连赵国都为之“所羞”,你楚王却当作没事一样,赵国与楚国“合从者为楚,非为赵也”。明明是跟着平原君来楚国求救的,在毛遂的如簧之舌中,变成了赵国帮楚国复仇了。这样的“理”,能够轻易说服楚王吗?能使包括申春君黄歇在内的楚国君臣都心服口服吗?楚王之“唯唯”,楚王之答应“合从”,在“毛遂自荐”这个典故中,与其说被毛遂说服,倒不如说是被毛遂用剑逼出来的。然而。毛遂毕竟不能一直在十步之内剑指楚王,他既有以刀剑威胁楚王之举,楚王的“左右”以及卫士能听之任之而不对他采取任何措施吗?
接下去的事更有些匪夷所思。史书这样记载:
毛遂曰:“从定乎?”楚王曰:“定矣。”毛遂谓楚王之左右曰:“取鸡、狗、马之血来!”毛遂奉铜盘而跪进之楚王曰:“王当歃血以定从,次者吾君,次者遂。”毛遂左手持盘血则右手招十九人曰:“公相与歃此血于堂下!公等录录,所谓因人成事者也。”
这个谈判过程几乎全由毛遂左右,楚王对他惟命是从,楚王的左右亦可由他随意支配,他让人家“取鸡、狗、马之血”,人家就“取鸡、狗、马之血”,连他的主子平原君赵胜都得听从他的安排了。平原君的其他十九位舍人更不在话下,所谓“公等录录(即“碌碌”),完全成了由他奚落的对象。
平原君赵胜却因为有眼不识泰山(即毛遂)而“不敢复相天下士”,还立马提拔毛遂为“上客”。这位让平原君“不敢复相天下士”的“上客”,在如此昙花一现之后,就销声匿迹不见踪影了。《战国策》原本就没有记载此事,《史记》与《资治通鉴》也不再提及这位“颖脱而出”的“不世之才”,真可谓神龙见首不见尾了,好不容易“颖脱而出”的毛遂,难道去做了隐士不成?
楚王确实“使春申君将兵救赵”了,而且将兵8万,但我以为,这绝不可能是毛遂“十步之内剑指楚王”的成果。由毛遂在十步之内剑指楚王达成的盟约,是不可能付诸实施的。
我甚至怀疑,“毛遂自荐”的毛遂,是否确有其人?
侯斌生于1929年2月6日,1949年8月参加革命。1950年在西北青年干部学校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毕业后分配到商南城关区任团工委书记,195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3年至1955年任共青团商南县委员会副书记、组织部长、书记。1955年至19...
文·图/艾绳根艾绳根,1933年生于陕西省榆林市镇川堡。曾在镇川小学、中学和米脂县中学读书。1947年参加革命,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陕甘宁晋绥边区绥德分区警备2旅、西北独立1师、军委坦克3师、坦克学校任文化教员、参谋、科长...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广告服务-招聘信息-论坛社区
西部金秋网 版权所有 陕ICP备10204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