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 2024年金秋杂志社部门预算
您的位置:西部金秋网 > 资讯 > 指点风雅
杜牧的《清明》,几多故事在其中
2020-7-15 02:06
434点击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首诗,一般认为是唐代诗人杜牧所作,但实际上这是有问题的。杜牧的诗集《樊川诗集》《别集》《全唐诗》以及今人纂修的《全唐诗补编》,都没有将这首诗收录到杜牧名下。
有人说,此诗最早见于南宋谢枋得(1226—1289)所编《千家诗》。这说法恐怕有误。据我所知,最早将这一首诗跟杜牧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是南宋著名诗人刘克庄(1187—1269)。他的《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后人称《后村千家诗》)第三卷清明、寒食目十三首同类题材的诗中,第一首就是杜牧的《清明》。
怀疑不是杜牧所作,还有技术上的支持:诗中押韵不够精严。“纷”属文韵,“魂”“村”属魂韵,《广韵》206韵,文是平声第二十部,魂是平声第二十三部。唐朝律诗,文部可以跟第二十一部欣部押韵,文、魂两部一般不相押。
《清明》是否杜牧所作,论者至今仍各执一端。我的意见是,在没有确凿文献记载可以证明该诗真正作者的时候,不妨先承认它是杜牧的作品。杜牧生前诗歌,编进集子的只是一小部分,大部分被他自己删汰了。删汰之作,有押韵不精严的瑕疵,情理上可以讲通。

诗中牧童所指“杏花村”,到底在哪里,至少有如下五种说法:一、山西省汾阳县城北三十里处的杏花村;二、湖北省麻城县古镇岐亭附近的杏花村;三、江苏省徐州丰县东二十里的杏花村;四、南京城西南凤凰台一带的金陵杏花村;五、安徽省贵池县城西郊的杏花村。其中,相信的人较多的是一、五两种。据说,因为酒业的利益冲突,几处杏花村曾经对簿公堂。
我认为,诗歌所言杏花村,不必专指名字叫“杏花村”的某一个村子,它可以泛指任何一个村边开着杏花的村子。
从情理和句法上说,诗人既然向牧童打听“酒家何处有”,说明他对当地情况不熟悉,应该不知道村庄名字;其次,牧童遥指,很大的可能是牧童当时没有开口说话,只是用手给诗人指引方向。这样一来,杏花村就可能是“那个开满了杏花的村庄”的意思。换言之,“杏花”是个描述性的词语,不是村名。
众所周知,杏在我国有着十分悠久的栽种历史,种植地区非常广泛。也就是说,祖国大地到处都有杏花村。

关于诗歌的内容,目前大致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泛说旅人愁苦、悲伤,并不指出具体原因。一种是直接把“断魂”跟祭祖扫墓联系在一起,说是清明节原本应该在家乡,与家人一起去上坟祭扫,而现在却是在陌生的他乡作天涯孤旅,加上天下着雨,衣衫尽湿,道路泥泞,于是,不禁黯然神伤起来。
我认为,这两种说法既不准确,也不全面。我这样说有一个假设的前提:它是一首唐诗。
浏览唐诗中跟清明节有关的全部作品,可以发现清明节在唐代诗人的笔下,有如下五类内容:
一、关于朝廷分火赐宴情景的。
二、关于达官贵人文人雅士聚会宴饮的。
三、关于呼朋引类结伴去郊外踏青赏花的。
四、伤春的。
五、思乡的。
六、关于上坟祭扫的。
前三类都是欢快内容的作品,跟《清明》无关,可以暂搁一边。四、五、六类中,作品较多的是第四类、第五类,第六类较少。唐人伤春,主要是因为清明节后,百花凋零,美景不再,引发出人生老去的感慨。例如:
群心行乐未,唯恐流芳歇。(李峤《清明日龙门游泛》)
愁见清明后,纷纷盖地红。(李建勋《金谷园落花》)
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李煜《蝶恋花》)
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如:
每嫌儿女泪,今日自沾裳。(戴叔伦,《清明日送邓芮二子还乡》)
帝乡遥可念,肠断报亲情。(沈佺期《岭表逢寒食》)
自叹清明在远乡,桐花覆水葛溪长。(权德舆《清明日次弋阳》)
异国清明节,空江寂寞春。(韦庄《遣兴》)
却是旅人凄屑甚,夜来魂梦到家乡。(李中《海上和柴军使清明书事》)
可见,无论是感伤生命的逝去,还是节日思亲,唐代诗人在清明这一天是很容易动感情的。
当然,有如古人所言,“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王羲之《兰亭集序》)最令诗人伤心的还是亲人之间的死生暌违。据文献记载,唐朝士大夫是反对清明前后祭祀亡故亲人的,直到唐玄宗李隆基才确立寒食墓祭礼俗。因此,初盛唐的诗歌中,我们是看不到清明日悼念亡人的内容的。到晚唐,大概墓祭之风渐盛,悲哭之声这才见诸诗篇。例如白居易的《清明日登老君阁望洛城,赠韩道士》一诗,显然就是描写清明节祭扫活动中人们的悲哭场面的:
风光烟火清明日,歌哭悲欢城市间。
何事不随东洛水,谁家又葬北邙山。
中桥车马长无已,下渡舟航亦不闲。
冢墓累累人扰扰,辽东怅望鹤飞还。
诗中在悲哭的人,是不久前有亲人逝去、下葬洛阳近郊北邙山的人。

杜牧《清明》一诗,用了“断魂”这样的字眼,不应该理解为一般的感慨时光逝去和人生易老,而应该理解为诗人心中有因看见他人上坟祭扫而想起自己逝去的亲人的沉痛、悲苦。但是,诗歌表现的显然是某次孤独的他乡行旅,还有杏花一词,显然也有一般的伤春、思乡成分。从情调上说,杜牧的《清明》跟许浑的《途中寒食》比较相近。许诗如下:
处处哭声悲,行人马亦迟。
店闲无火日,村暖斫桑时。
泣路同杨子,烧山忆介推。
清明明日是,甘负故园期。
总之,我认为,杜牧的《清明》是一首包含了悼念亡故亲人、思乡、伤春等内容,情感复杂深挚的好诗。

侯斌生于1929年2月6日,1949年8月参加革命。1950年在西北青年干部学校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毕业后分配到商南城关区任团工委书记,195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3年至1955年任共青团商南县委员会副书记、组织部长、书记。1955年至19...
文·图/艾绳根艾绳根,1933年生于陕西省榆林市镇川堡。曾在镇川小学、中学和米脂县中学读书。1947年参加革命,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陕甘宁晋绥边区绥德分区警备2旅、西北独立1师、军委坦克3师、坦克学校任文化教员、参谋、科长...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广告服务-招聘信息-论坛社区
西部金秋网 版权所有 陕ICP备10204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