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 2024年金秋杂志社部门预算
您的位置:西部金秋网 > 资讯 > 记忆欣赏
刘少奇与粟裕
2020-7-13 01:42
399点击
抗日战场新相识
刘少奇与粟裕的相识是在抗日战争中期。1939年12月,中共中央中原局书记刘少奇向中央提出大力发展苏北的建议,得到了中央的肯定和支持。他还致电中央,建议从华北调八路军一部南下,同时命令江南新四军陈毅、粟裕部渡江北上,两军共同打通华北与华中的联系。这个建议也得到了中央的采纳。
1940年10月,粟裕和陈毅率部取得黄桥大捷后,与南下的八路军第五纵队黄克诚部在苏北海安会师。11月7日,刘少奇和八路军第五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黄克诚等来到海安,陈毅、粟裕率苏北党政军干部到海安中坝串场河码头迎接。这是粟裕第一次见到刘少奇,他满怀敬意地打量着这位面容清癯、略显严肃的中央首长。粟裕给刘少奇留下的印象则是身材瘦小,寡言少语,说话略显腼腆而又严谨。随后,粟裕以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副指挥的身份,在海安主持大会,欢迎刘少奇、黄克诚等人。不久,两支部队奉命统一指挥,成立了新四军、八路军华中总指挥部,陈毅任副总指挥、代总指挥(总指挥叶挺未到职),刘少奇为政治委员。
黄桥决战时,陈毅掌握全局,粟裕坐镇前线。在这场决战中,粟裕充分展现了他“不拘成法、善于奇兵”的军事才能。不过,此时的刘少奇作为初来乍到的中央要员,更多倚重的是盛名在外的陈毅。粟裕虽然刚创造了黄桥战役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但他毕竟只是陈毅的助手,其不凡的军事才能还鲜为人知。随后发生的曹甸战役、盐城保卫战,则令刘少奇对粟裕刮目相看。1940年11月下旬,刘少奇、陈毅离开海安前往盐城组织曹甸战役,以彻底解决苏北和韩德勤问题,但这一决策遭到了粟裕等人的反对。11月4日,粟裕和陈毅曾联名致电中共中央和刘少奇,提出:“立即灭韩固然便利,恐先给蒋(介石)以大举反共之口实,于政治上不利。”后曹甸战役失利,刘少奇对在争论中表现出远见卓识的粟裕十分看重。
“皖南事变”后,刘少奇担任中共中央华中局书记兼新四军政治委员,成为华中战略区的一把手。粟裕任新四军第一师师长,成为他属下的得力干将。1941年7月,中共中央华中局机关、新四军军部盐城保卫战爆发,粟裕又表现出非凡的谋略和指挥艺术。7月中旬至8月初,粟裕指挥苏中军区主力对日伪军发动猛烈的攻势,并以“围魏救赵”的战法突袭日军南浦旅团部驻地泰州,迫使日伪军转兵南下,回援泰州,粉碎了日伪军企图围歼中共中央华中局机关、新四军首脑机关的阴谋。
1942年年初,刘少奇即将离开江苏返回延安。他在中共中央华中局扩大会议上,给予粟裕及其领导的新四军第一师高度评价。他称赞道:“我一师几年来工作获得了最大的成绩,在抗战中建立了最大的功劳。在我全军中以第一师部队作战最多,战果最大。”刘少奇以“四最”评价粟裕领导的部队,表明了他对粟裕的赏识。
就在这时,位于苏南的新四军第六师在日伪军的“清乡”中损失重大,有不能立足之势。为此,刘少奇提议,由粟裕统一指挥新四军第一、第六两个师,中央军委很快予以批准,11月正式发布命令:“一、六师领导机关对内合并,由粟裕同志统一指挥。”粟裕成为在八路军、新四军部队中唯一同时指挥两个师的师长。
1942年12月底,刘少奇经过9个月的长途跋涉回到延安,后参加中共中央书记处的工作。他在向毛泽东详细汇报自己在华中的工作时,说在中共中央华中局和新四军工作时发现了两个人才:“一是新四军四师政治委员邓子恢,是农村工作的专家;二是新四军一师师长粟裕,是新四军七个师中,打仗打得最多和最好的师长。”

解放战争时期的赏识
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应邀赴重庆与蒋介石谈判。8月27日,他为中央起草电报,向党内宣布:“中央决定毛、周赴渝谈判。在毛离延期间,刘少奇同志代理主席职务。”此后至翌年春天,刘少奇主持中共中央的工作。
10月14日,中共中央华中局传达了中共中央命令,任命粟裕为苏皖军区(即华中军区)司令,张鼎丞为副司令。接到命令后,粟裕认为,由张鼎丞担任军区司令员更有利于工作和团结,因此向中共中央华中局建议改任自己为副职、张鼎丞为正职。在中共中央华中局未同意的情况下,10月15日,粟裕直接致电中共中央,陈述自己这一建议和理由。刘少奇接到电报后,认为粟裕担任正职是适当的,便依然坚持原来的决定。
10月27日,中共中央华中局根据刘少奇代表中共中央的回电批复,再次宣布华中军区(不再称苏皖军区)“以粟裕为司令,张鼎丞为副司令”。当天深夜,粟裕第二次致电中共中央,重申15日电报的理由,在电报的最后说:“为慎重并更有利今后工作起见,特再电呈,请求中央以鼎丞同志为司令,职当尽力协助,以完成党中央所给予之光荣任务。”
刘少奇为粟裕不计个人名利的高尚品格而感动,接电后进行了慎重研究,最后同意采纳他的建议。同时,中共中央决定在华中军区组建野战军,任命粟裕为华中野战军司令员,负责前方打仗事宜。10月29日,刘少奇亲自起草了回电,“中央同意以张鼎丞为华中军区司令,粟裕为副司令并兼华中野战军司令”。
在执行刘少奇代表中共中央作出的“向北发展,向南防御”战略决策的过程中,中共中央华中局和陈毅提出新四军除第三师全部调往东北,其余都部分抽调去山东或东北。这样,不管是调往山东、东北的部队,还是留在华中的部队,都将打破各部原有的完整建制。针对这种情况,粟裕认为:“似此,不同建制之部队今后须有较长期方可打通思想,但对目前战斗之协同配合不利,特别华中分局领导下之部队可能发生重大影响。”因此,他多次建议应尽可能保留主力部队的原有建制,但没有得到采纳。10月27日,粟裕再次直接向中共中央陈述自己的意见。
刘少奇接电后,充分肯定了粟裕的意见。随后,他在代表中共中央回电中说,粟裕的提议“是有理由的”,指示华中局“各师建制应尽可能不分割”。粟裕的建议与刘少奇的回电,为后来华东野战军的发展壮大及辉煌战绩的取得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全面内战爆发后,粟裕率部先后取得了苏中、宿北、鲁南、莱芜、泰蒙、孟良崮等一系列战役的胜利,刘少奇为这位老部下的辉煌战果赞叹不已。1948年4月18日,粟裕发出致中央军委、中共中央华东局电,再次“斗胆直陈”对目前战局的认识和对作战方针的建议,提出华东野战军3个纵队暂不过江,而集中兵力在中原黄淮地区打大歼灭战。对粟裕的这次来电,中共中央高度重视。毛泽东要陈毅、粟裕赴中央驻地当面汇报。1948年4月底到5月初,中共中央书记处召开会议,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五大书记听取了粟裕的汇报,决定采纳他的建议。
同时,中共中央决定,陈毅担任中共中央中原局第二书记、中原野战军第一副司令员,协助刘(伯承)邓(小平)工作。粟裕任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兼代政治委员,成为华东战场的最高指挥员。中共中央的这一重要决策,除了战局发展的需要与毛泽东的信任外,刘少奇根据对粟裕的了解,积极向毛泽东建言,也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登门拜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刘少奇作为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虽然兼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职务,但主要工作是在党务和政务方面。以后,他又相继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家主席等职,与一直从事军事工作的粟裕交往不多,但是他仍然很关心这位老部下。
1951年11月12日,粟裕被任命为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第二副总参谋长。进京之前,因右臂内残留弹头处发炎,他请假一段时间去上海治疗。
12月初的一个晚上,正在上海视察与休养的刘少奇得知粟裕在沪治疗的消息后,偕夫人王光美突然造访粟裕的住地。粟裕深感意外,急忙到大门口迎候,局促不安地说:“少奇同志,应该下级看上级,岂有上级看下级之礼。真是不敢当啊!”刘少奇接过粟裕的话,风趣地笑道:“怎么没有啊?今天,我和王光美同志来看你,不就有了吗?”粟裕也会意地笑了。
1954年5月19日晚,在北京的粟裕专程去看望刘少奇。之后,根据刘少奇的指示,粟裕就所负责指导的各兵种、各部门以及有密切关联部门的情况和问题择要向他和中共中央写出了一份报告。报告最后建议:“应以有限之军费用于最迫切需要的方面。我国陆军已有相当基础,但海空军尚年轻,今后应主要加强海空军,而最近10年或10余年内尤以加强空军为主。”
1955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授衔,粟裕被授予大将军衔。
侯斌生于1929年2月6日,1949年8月参加革命。1950年在西北青年干部学校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毕业后分配到商南城关区任团工委书记,195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3年至1955年任共青团商南县委员会副书记、组织部长、书记。1955年至19...
文·图/艾绳根艾绳根,1933年生于陕西省榆林市镇川堡。曾在镇川小学、中学和米脂县中学读书。1947年参加革命,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陕甘宁晋绥边区绥德分区警备2旅、西北独立1师、军委坦克3师、坦克学校任文化教员、参谋、科长...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广告服务-招聘信息-论坛社区
西部金秋网 版权所有 陕ICP备10204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