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 2024年金秋杂志社部门预算
您的位置:西部金秋网 > 资讯 > 记忆欣赏
从衣食住行感受祖国的发展
2020-2-18 21:31
396点击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祖国飞速发展,年近九旬的我感受颇深,并非常希望通过我这么一粒水滴折射出太阳的万丈光芒。
上世纪60年代前后,我家孩子多,布票不足,一件衣服要穿四季。冬季的棉衣到春天了,就把棉絮掏出来,变成夹衣,夏天到了,气温高,就去掉衬布,变成单衫。小孩子长得快,老大穿不成的衣服,老二接着穿。而且衣服的色调大致相同,不分男女老少,不是一身蓝,就是一身黑,不是一身灰,就是一身黄。而现在,服装店满街皆是,款式多、色泽艳、质量高,品牌好、时髦俏。不同季节、不同年龄、不同性格、不同性别有不同的服装,并且有多种多样与衣服相匹配的鞋袜和配饰。小孩,姑娘,小伙,老人都穿得美丽动人、喜气洋洋。
上世纪60年代前后,主要食品都是定量凭证购买。城镇居民和机关职工,一个月粮食定量20来斤,肉、豆腐各一斤,鸡蛋、食盐凭特需证或相关部门介绍信购买。农村对粮食实行统购统销,农民收的粮食按低标准留够,其余全部卖给国家。有一年冬天,我和几位同志一起在山区整顿“三类队”,他们全靠吃政府的“返销粮”生活,一人一天大约四五两粮食。当时干部群众同吃“公共食堂”,稀饭里面煮一些野菜和玉米芯碾成的碎末,没有盐、没有下饭的菜。晚上,肚子实在饥饿,就悄悄地到老乡家中买几个萝卜,没有锅,没有调料,把洗净的萝卜放进烧开水的壶中煮熟,我们几个人吃得很香。而现在是如何吃的好、吃的科学、吃的有益于健康。主食讲究粗细搭配,副食讲究荤素搭配,营养讲究全面搭配,健康讲究全方位搭配。
上世纪60年代前后,我家住的平房人均不到10平方,床是用“泥胡基”支着的木板,孩子们做作业两个人趴在一个小桌子上。晚上照明是煤油灯、蜡烛,后来地方上办了小发电厂,电压不稳,且常停电。而现在住着自己修建的三间两层楼房,空调、暖气都具备,卫生间里有热水器,人均都在40平米以上。吃饭有餐桌、学习有书桌、电视机有电视桌、电脑有电脑桌。
上世纪50年代,从县里到省上开会,先步行50多里,然后坐马车到汉中,再由汉中坐汽车到宝鸡,从宝鸡坐火车到西安,至少两天时间。后来,地方上修了简易公路,但是土路,汽车驰过,尘土飞扬,行人只好掩鼻缓行。而现在,高速铁路和公路纵横交织,县境内村村通水泥公路。从洋县到西安仅用两三个小时。过去家中只有自行车,现在孩子们的小家庭里,有电动车,还有小汽车。
祖国大地日新月异,展望明天,国家一定会更加强盛,人民生活会更加美好。

侯斌生于1929年2月6日,1949年8月参加革命。1950年在西北青年干部学校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毕业后分配到商南城关区任团工委书记,195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3年至1955年任共青团商南县委员会副书记、组织部长、书记。1955年至19...
文·图/艾绳根艾绳根,1933年生于陕西省榆林市镇川堡。曾在镇川小学、中学和米脂县中学读书。1947年参加革命,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陕甘宁晋绥边区绥德分区警备2旅、西北独立1师、军委坦克3师、坦克学校任文化教员、参谋、科长...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广告服务-招聘信息-论坛社区
西部金秋网 版权所有 陕ICP备10204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