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 2024年金秋杂志社部门预算
谨防医学谰言
2019-1-23 10:02
507点击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学的进步,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关心自己的身体,也更容易从各种渠道获得保健知识。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众多保健文章中并不全是金玉良言,我们有时会被一些所谓的“新发现”搞得晕头转向,无所适从。对此,医学专家推荐四个基本原则,帮助您分辨真伪。

    勿被数字迷惑 有许多医学报道都使用“相对危险性”这个词,其实,“相对危险性”有时不能代表真相。例如,有人警告那些爱喝未消毒牛奶的人说,他们感染都柏林沙门氏菌的可能性比喝消毒牛奶的人高150倍。初听上去,这够吓人的。但这里并没有指出喝消毒牛奶被感染率,那其实是很低甚至微不足道的,即使比它高很多倍,也不必为此感到惊慌。

    认清可信程度 流行病学报曾刊登过一篇研究报告,说研究人员发现一个现象,即妻子文化程度高,丈夫早死的比例较高。显然,这个结论是不能成立的。对这一现象比较合理的解释,可能是那些娶了文化程度较高的妻子的男人,工作压力更加沉重,以致健康受损。即使这个解释,也必须有足够的证据才能确定。

    了解自己身体 通常,一项医学调查都是针对特定对象进行的。这些对象的生活环境、年龄、生活方式可能与您有很大差别。如果您不属于那个范畴,那调查结果就不完全适用于您。您应该谨慎地采纳这个调查提出的保健建议。在许多方面,您比任何医学权威都更了解自己的身体。当有关调查结果与您的情况不一致时,您应该相信自己的直觉。调查结果要将您生活方式改变得越厉害,您越要慎思明辨。

    注意遗传因素 英国首相邱吉尔好吃贪杯,雪茄不离嘴,又不爱运动。根据一般的推断,他无疑会短命,但却活到了90岁,无疾而终。相反,前世界网球名将亚瑟·爱希虽然身材一直保持得很好,而且从不抽烟,可是到40岁时,却已经疾病缠身,成了医院里的常客。

     这些看来似乎有悖常理的情况显然是由遗传因素造成的。我们受遗传的影响,会天生对某些疾病敏感,对另一些疾病却颇有抵抗力。不过,医生至今还无法精确地估算遗传对人的健康影响究竟有多大。要知道容易得什么病,最简单的方法是以自己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以及兄弟姐妹为鉴。如果您的近亲得过某种疾病,那您对这种疾病也要当心,应设法降低自己患此病的危险性。如果家族中没有人在65岁以前死于心脏病,那您对这种疾病可以不必忧心忡忡。

侯斌生于1929年2月6日,1949年8月参加革命。1950年在西北青年干部学校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毕业后分配到商南城关区任团工委书记,195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3年至1955年任共青团商南县委员会副书记、组织部长、书记。1955年至19...
文·图/艾绳根艾绳根,1933年生于陕西省榆林市镇川堡。曾在镇川小学、中学和米脂县中学读书。1947年参加革命,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陕甘宁晋绥边区绥德分区警备2旅、西北独立1师、军委坦克3师、坦克学校任文化教员、参谋、科长...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广告服务-招聘信息-论坛社区
西部金秋网 版权所有 陕ICP备10204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