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 2024年金秋杂志社部门预算
家庭暴力的心理根源
2018-4-12 15:09
512点击
    以殴打、捆绑、禁闭、残害等手段对家庭成员的身体、心理进行伤害和摧残的行为均属家庭暴力。家庭暴力是全球性的问题,受害者多为妇女。据调查,20世纪全世界有40%的妇女都曾受到过与其关系密切者的身体虐待。在中国家庭中,家庭暴力发生率为30%。为何人们会对亲人使用暴力呢?心理学家认为,家庭暴力不仅仅是个行为问题,还有着更深层次的心理根源。
    家庭暴力的发生是施暴者的阴暗心理在行动上的体现,改变他们的行为方式和处事心理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有两类人容易使用暴力攻击家庭成员。一类是有嫉妒妄想综合征的人,还有一类是有人格障碍的人。嫉妒妄想综合征的病理是嫉妒综合征和奥赛罗综合征的合成。患者坚信自己的爱人不忠,往往会伴随激动情绪,以至于有攻击行为,也就是家暴。还有一些施暴者具有人格障碍,比如反社会型人格、被动攻击型人格等。他们会使用一种相对偏激的行为处理事情。
    家庭暴力的受害者也存在很多问题。心理医生分析,受暴者有一定的心理模式:有的受暴者性格懦弱、退缩;有的受暴者喜欢嘲弄挖苦人;有的总在幻想这次暴力是最后一次。受暴女性对待首次家庭暴力的态度,决定今后的事态发展。很多时候,男人的家暴属于试探行为,第一次较轻,逐渐加重,最终变成“你能忍,我就能打”的局面。当第一次家庭暴力事件出现时,受暴女性就应摆明强硬的姿态,对待第一个巴掌开始就要反抗,坚决不能容忍。
    家庭暴力对下一代的影响是比较大的。表面上看,施暴者是加害者,其实他们也是受害者,因为不少施暴者从小也是家庭暴力的承受者。研究表明,攻击行为是从小到大模仿而来的,如果孩子从小到大一直频繁接触暴力、攻击性的事件,那么他们就会学习用暴力、攻击性的方式处理问题。
    解决家庭暴力的问题,不能仅仅停留在发生问题后帮助受害者维权,必须加强对施暴一方的行为教育和心理治疗。
    首先要看施暴者自身有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需要改变,并且是否愿意去改变。如果意识到了严重性,愿意改变,可以进行运动或者寻医。运动本身有放松的作用,对一些情绪能起到有效的缓解作用。如果觉得运动没有起效,那么就该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有些家暴是因为存在家庭矛盾。要解决家暴问题就应该先处理家庭矛盾。当自身没有办法处理矛盾时,就需要寻求医生帮助。比如婚姻中一方出轨,让另一方时不时想起来就忍不住动怒,那么这时夫妻双方应该先讲好是否还要一起生活,如果打算继续共同生活,就要学会处理情绪。当你发现时不时就会冒出来的负面情绪无法抑制时,可以寻找心理医生,通过心理治疗干预心中的不舒适。
侯斌生于1929年2月6日,1949年8月参加革命。1950年在西北青年干部学校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毕业后分配到商南城关区任团工委书记,195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3年至1955年任共青团商南县委员会副书记、组织部长、书记。1955年至19...
文·图/艾绳根艾绳根,1933年生于陕西省榆林市镇川堡。曾在镇川小学、中学和米脂县中学读书。1947年参加革命,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陕甘宁晋绥边区绥德分区警备2旅、西北独立1师、军委坦克3师、坦克学校任文化教员、参谋、科长...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广告服务-招聘信息-论坛社区
西部金秋网 版权所有 陕ICP备10204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