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 2024年金秋杂志社部门预算
赶牲灵
2017-10-12 16:25
741点击
◎文/刘小涛

“走头头的那个骡子呦,三盏盏的那个灯,哎呀带上了那个铃子呦噢,哇哇得的那个声。白脖子的那个哈叭呦,朝南得的那个咬,哎呀赶牲灵的那个人儿呦噢,过呀来了。你若是我的哥哥呦,招一招的那个手,哎呀你不是我的哥哥呦噢,走你的那个路。”
旧社会,陕北的生活十分贫苦,男人为了谋生,有相当一部分人靠赶牲灵谋生。“赶牲灵”也称“赶脚”,即用牲灵(陕北多为骡驴)长途为他人运输货物,而赶这牲畜运送货物的人即称赶牲灵者。他们走山越岭,风餐露宿,十分辛苦。由于赶一趟牲灵常需要数十天甚至半年、一年,所以赶牲灵的家人非常惦念他们,凡遇到赶牲灵的队伍走过,往往就有妇女、小孩探问自己亲人的情况。
陕北人赶牲灵,通常会有四头骡子。走在最前面的叫头骡,有的头骡装扮得比较讲究,在笼套顶部两耳之间用铜丝竖扎三簇红缨,下端镶着三面圆镜,阳光一照闪闪发光,如同三盏明灯,这就是歌儿里唱的“三盏盏的那个灯”。头骡颈部一般还会挂一串响铃,前胸下垂两束红缨,中间也坠一串响铃,走动时,颈部和胸前的铜铃一步一响,发出清脆的声音,形容为“哇哇声”。
如诗如画,广袤厚重的陕北黄土高原,自古就是民歌的摇篮。这里流传着许多与赶牲灵和赶牲灵的脚夫们有关的民歌。这首闻名全国的《赶牲灵》只是其中之一。山大沟深的陕北,道路崎岖重重阻隔。因此,包括春种秋收、行旅运送等诸多事宜,几乎都离不开马牛驴骡这些大牲畜。对于给自己带来极大帮助的牲畜们,当地人爱护备至,对它们充满感情,不仅不能虐待,甚至连“牲口”“牲畜”这样的名称也叫不出口,而总是非常亲切地称它们为“牲灵”,好像这些牲畜如人一般有觉悟,有灵性。为了生存,为了贸易,就有了“赶牲灵”的脚夫。赶牲灵的人们笑对人生,用生活创造了《赶牲灵》。
侯斌生于1929年2月6日,1949年8月参加革命。1950年在西北青年干部学校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毕业后分配到商南城关区任团工委书记,195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3年至1955年任共青团商南县委员会副书记、组织部长、书记。1955年至19...
文·图/艾绳根艾绳根,1933年生于陕西省榆林市镇川堡。曾在镇川小学、中学和米脂县中学读书。1947年参加革命,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陕甘宁晋绥边区绥德分区警备2旅、西北独立1师、军委坦克3师、坦克学校任文化教员、参谋、科长...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广告服务-招聘信息-论坛社区
西部金秋网 版权所有 陕ICP备10204431号